1. <video id="wuou4"><input id="wuou4"></input></video>
        <wbr id="wuou4"></wbr>
      <wbr id="wuou4"><ins id="wuou4"><tr id="wuou4"></tr></ins></wbr>

      <u id="wuou4"><sub id="wuou4"><input id="wuou4"></input></sub></u>
      <u id="wuou4"></u>

      人員查詢
      站內檢索:
      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紅色邯鄲

      為國捐軀浩氣常存 ——懷念父親范筑先

      時間:2023-03-09 10:01:41  來源:邯鄲文化網  作者:范樹珊  瀏覽: 分享:

       

      為國捐軀浩氣常存

      ——懷念父親范筑先

       

      范樹珊

       

      范樹珊,1931年12月,黨員,中國人民大學統計系畢業,高級統計師。

      歲月如流,今年11月15日,已是父親范筑先殉國50周年了!

      那是抗日戰爭初期,父親任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、保安司令(后改游擊司令)兼聊城縣長時,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入侵,我大片國土淪喪,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,他毅然拒絕執行當局的命令,誓不南渡黃河,而留在魯西北,與共產黨合作抗戰,創建了魯西北抗日游擊根據地。1938年11月14日,日寇進攻聊城,父親率部與敵人血戰竟日,于15日壯烈殉國。

       

      父親一生潔身自守,為政清廉,愛國愛民,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財產。但是,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,深深銘刻在我們心中。他的親切教誨,一直縈繞在我們耳際。我們感到這比留給我們任何財產都更珍貴。

       

      父親1882年出生在山東館陶縣(今屬河北)一個貧農家,9歲入私塾讀書,13歲因喪父輟學,便為人家放豬,當腳夫販糧,以養家糊口。1904年衛河決口,父親因生活無計,外出投軍。辛亥革命后,他在北洋陸軍當連、營、團、旅長,可是他“出污泥而不染”,父親當旅長時,一次戰斗中敗退,有數萬銀洋的撫恤金擺在桌上地下,母親問哪里來這么多錢,父親鄭重地說:“不要動,這不是咱的。”第二天,他按花名冊全部發給了部下官兵,連自己的那份也沒要,還勸部下回家務農,再不要為軍閥賣命。之后,他退居上海,為表明個人清如竹石,改名竹仙。“九一八”事變以后,他常流露憂國憂民的心情,向我們講過些民族英烈的故事,教育我們長大后要有所作為。1931年,他出任山東第三路軍少將參議,第二年去沂水當縣長。1933年冬,他因不滿韓復榘的81師在沂水黃石山寨慘殺大刀會會眾,憤而辭職。不久,他被調任臨沂縣長。他到臨沂,說過“決心把這一方水土治理好”。為轉變社會風氣,他堅決禁煙禁賭。時間不長,社會風氣轉好,在這同時,父親還辦了一些有利百姓的事,人們無不感激他老人家的德政。

       

      臨沂的愛國學生,積極宣傳抗日救國。濟南當局派人抓學生,說是其中有共產黨。父親知道后,說是由他審問,阻擋了把抓的學生帶走。他審問時,聽了一個學生慷慨陳辭,痛斥國民黨當局不外御強敵,而專打內戰,欺壓人民,很受感動,笑著說:“愛國無罪,你們都是有為的青年。”隨即釋放了他們。

       

      韓復榘的81師駐在臨水一帶,經常勒索老百姓,怨聲載道。有一天,那個師的師長展書堂氣勢洶洶地到了縣政府,提出一些無理要求,父親不答應,他竟瘋狂似的指父親說:“你、你……一個小小的縣長,不怕丟了烏紗帽?”父親一向不畏權勢,冷冷地回答道:“丟烏紗帽有何可怕!那就請便吧!”結果,父親被排斥,又回沂水任縣長。

       

      離開臨沂那天,縣府的人都來送行,我們隨父親一出縣政府,見街道兩旁站著成千上萬的人,擺著許多桌子,上面鋪了紅紙,放著鏡子和一盆清水,意思是頌揚父親為官明如鏡,清似水。父親每走幾步,就向人們恭手致謝,許多人激動得流淚和啜泣。直到午后,我們才走出長街到沂水大橋。這時人們的哭聲連成一片。父親眼里也涌出了淚花。

       

      我們一家跟著父親到聊城后,覺得從此可以團聚在一起,平安地生活了??墒?,父親日夜忙于公務,常連吃飯的時間也占了去。夜晚,我們睡醒一覺,父親辦公室的燈常常還亮著。他盡管這樣忙,仍然堅持黎明即起,練拳舞劍,鍛煉身體。稍有空閑,就讀書寫字。我們曾湊到他跟前問:“您都當專員了,怎么還念書練字?”他瞥了我們一眼說:“學無止境??!”他告訴我們,他在軍隊里時,為了掌握炮戰的本領,準確地計算射程,曾刻苦地學習數學,常是晚上別人睡熟了,點起蠟燭,趴在床上又寫又算,有時不覺睡過去,被蠟燭燒傷。他老人家苦學苦練的精神,深深感染了我們兄弟姐妹。

       

      1937年是多難之秋。夏初地震剛過去,秋初又鬧起大水災。洪水包圍了聊城,嚴重威脅著全城人們的生命財產。父親緊急組織起專署的人員,帶領百姓抗洪搶險,囤城門,堵洞隙。他與洪水搏斗了三天三夜,眼熬紅了,腳泡腫了,還曾口吐鮮血。待城里剛一平靜,他又不顧風浪危險,坐小船去城外領導抗洪。

       

      “七·七”事變爆發后,日冠占領了平津,國民黨幾萬大軍退逃,魯西北老百姓面臨巨大災難。韓復榘兩次命令父親率部向黃河以南撤退。父親為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主張和行動所鼓舞,毅然拒絕執行撤退命令,并發出了誓留黃河以北游擊抗敵的通電。隨后與共產黨密切合作,發動魯西北廣大群眾抗戰,還委派共產黨員到十多縣任縣長,組建抗日武裝,逐漸發展到有35個支隊、3路民軍,共5萬多人的抗日隊伍。短短一年時間,這支隊伍打大小80多仗,配合保衛濟南、臺兒莊、武漢等各次戰役。魯西北當時出現了轟轟烈烈的抗日局面,形成了較早屹立敵后的抗日根據地。

       

      父親多次帶領部隊英勇作戰,每次回來后都很高興。有一次他回來后,我們擺弄他放在桌上的軍帽,見上面有彈孔,我們驚呆了,父親卻笑著說:“郊命疆場是軍人的天職,幾個彈孔算什么!”1938年8月,為配合保衛武漢,父親率部進襲濟南,破壞津浦鐵路,牽制敵人。在這次戰役中,我們18歲的二哥樹民率青年抗日挺進大隊在齊河坡趙莊作戰犧牲,母親萬分悲痛,我們也痛哭。父親勸慰母親說:“民兒為國家民族戰死疆場,是死得其所,有這樣的好兒子,是我們做父母的光榮,有什么難過的!”還在答謝各地友人的慰問時說:“齊河之役民兒授命,不敢謂求仁得仁,堪幸死得其所,伊何可憾,吾又何悲!”他教導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,為二哥和全國死難的同胞報仇,并讓年20歲的二組樹琨繼任青年抗日挺進大隊隊長。二姐含著熱淚從父親手中接過了二哥遺留下的手槍。

       

      父親常說共產黨、八路軍是真正抗日、真正救國救民的,衷心欽佩和擁護,凡重要事情都聽取當地黨組織負責人的意見。他寫信給毛澤東主席、朱德總司令,表示抗戰救國的決心,請求增派干部。當接到黎玉、張經武同志從延安帶來毛主席給他的親筆慰勉信后,老人家深受鼓舞,激動地說:“我感謝共產黨中央的親切關懷,今生決不辜負毛主席的期望。”他知道政治部許多工作人員是共產黨員,看到他們有理想、有才干,是懷著救國的赤子之心到魯西北的,多次稱贊說:“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希望”,從心里喜愛和尊重這些年輕人。

       

      在父親的影響下,我們一家都參加了抗日工作。母親參加了發動婦女的工作,大姐燁清參加了婦女戰地服務團,二姐開始任抗日小學的校長,后來繼任二哥的職務。我們姐妹倆當時還在小學念書,有一次父親問:“全家都參加抗戰了,你們倆該做些什么?”我們說:“會唱抗日歌、會宣傳。”父親聽了非常高興,捋著胡須說:“很好!”后來,父親為使自己的子女更多受共產黨的熏陶,讓大哥、大姐和樹琬隨同一批青年去延安學習。

       

      父親曾兩次到冀南,會見徐向前將軍等八路軍領導人。每次回來都好象增添了力量,顯得年輕了許多。他說當今之世,要救中國,唯有聽共產黨的話,我們當今之世,要救中國,唯有聽共產黨的話,我們要和共產黨合作抗戰到底,要學習八路軍治軍和作戰的經驗,堅持魯西北的抗日斗爭??墒?,國民黨的頑固派多次離間父親和共產黨的聯系,還說我們父親“老糊涂了”、“簡直成了共產黨了”、“鬧的山東半邊天都紅了”。父親多次揭穿他們的造謠和破壞,曾笑著說“共產黨抗日救國,成了共產黨在什么不好!”“全國若都紅了,那才好呢!”頑固派還多次制造事端,妄圖暗害父親。父親越來越清楚地認識了頑固派的丑惡面目,更寄希望共產黨。

       

      1938年11月14日,日寇進攻聊城,父親顧不上照顧一家老小,忙著部署和指揮打仗。拂曉時,街上人們出城的動靜驚醒了母親。母親把樹珊叫醒,同我們一直到辦公室。只見父親正忙著看看地圖,同人們一起策劃作戰。他聽到我們的聲音,回過頭來用充滿血絲的雙眼看了我們一眼,急著說:“你們快出城,到鄉下去,這里要打仗了!”說完又忙去安排打仗的事。誰知這一次見面,竟是我們和父親的永別,第二天,父親在與敵人血戰中,就壯烈殉國了。

       

       凡注明來源邯鄲文化網的文章,屬邯鄲文化網原創

      請尊重作者,轉載注明作者、文章出處

       


      (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3115855)

       

     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
      用戶名: 密碼:
      驗證碼: 匿名發表
      推薦資訊
      身在敵營 功于人民
      身在敵營 功于人民
      清明古詩詞二首
      清明古詩詞二首
      北朝時期的北賈璧青瓷窯、臨水青瓷窯
      北朝時期的北賈璧青瓷
      邯鄲市博物館的寶貝
      邯鄲市博物館的寶貝
      相關文章
        無相關信息
      欄目更新
      欄目熱門
      Copyright (C) 2003-2018「邯鄲文化網」版權所有 
      聯系電話:0310-3115600   郵箱:3513152325@qq.com
      冀ICP備18017602號-1    
      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
      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編號:1*0*082021008
     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:1*0*082021003

      冀公網安備 13040302001124號

     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
      1. <video id="wuou4"><input id="wuou4"></input></video>
          <wbr id="wuou4"></wbr>
        <wbr id="wuou4"><ins id="wuou4"><tr id="wuou4"></tr></ins></wbr>

        <u id="wuou4"><sub id="wuou4"><input id="wuou4"></input></sub></u>
        <u id="wuou4"></u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