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<video id="wuou4"><input id="wuou4"></input></video>
        <wbr id="wuou4"></wbr>
      <wbr id="wuou4"><ins id="wuou4"><tr id="wuou4"></tr></ins></wbr>

      <u id="wuou4"><sub id="wuou4"><input id="wuou4"></input></sub></u>
      <u id="wuou4"></u>

      人員查詢
      站內檢索:
      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大名府

      大名縣歷代設縣以上行政機構考

      時間:2023-02-17 10:08:56  來源:邯鄲文化網  作者:  瀏覽: 分享:

       大名縣歷代設縣以上行政機構考

      大名在歷史上因大名府而聞名,是我國北方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軍事重鎮。各朝代在這里均設有重要機構,如州、府、路、巡撫、陪都、國都等?,F按朝代記述如下:

       

      東晉及十六國時期:前燕建熙初年(公元360年)設貴鄉郡轄貴鄉(大名縣一部分)、元城(大名衛東)、魏縣等縣。

       

      南北朝時期:北周大象二年(公元580年)在孔思集寺建起了魏州,轄貴鄉(魏、元并入)等縣。

       

      隋朝:大業初(公元605年)置武陽郡。轄貴鄉、元城、繁水、莘、頓丘、觀城、臨黃、武陽、武水、魏、館陶、堂邑、冠氏、聊城等14縣。

       

      唐朝: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改武陽郡為魏州。轄貴鄉、昌樂、元城、莘、武陽、臨黃、觀城、頓丘、繁水、魏、冠氏、館陶、漳陰等13縣。州上置總管府,轄魏、黎、澶、莘、毛等五州。高宗龍朔二年(公元662年)設冀州大都督府,以冀王為都督;轄冀、貝、德、相、棣、滄、魏七州。高宗咸亨三年(公元672年)依舊為魏州,罷都督府。天寶元年(公元742年)改為魏郡,轄頓丘、莘、臨黃、冠氏、館陶、貴鄉、昌樂、元城、魏、武圣等10縣。乾元初年(公元758年)復改為魏州,舊領13縣。廣德元年(公元763年)置魏博防御使,領魏、博、貝、贏、滄五州;是年升為節度使,增領德州;大歷六年(公元771年)增領澶州;大歷十二年(公元777年)增領相、衛、洛等州。建中三年(公元789年)魏博節度使田悅拒唐命自稱魏王,改魏州為大名府。

       

      五代十國:梁王設魏博節度,割相、衛、澶三州,以賀德倫為節度使,領魏、博、貝、瀛、滄、德、洛等州。后唐同光元年(公元923年)三月李存勖在此登皇帝位,國號唐;升魏州為東京興唐府;后唐共轄13節度、50州。后晉天府二年(公元937年)七月,改興唐府為廣晉府,天福三年升為鄴都。后漢乾祐元年(公元948年)改廣晉府為大名府。后周顯德元年(公元954年)正月罷鄴都,仍為大名府。

       

      北宋:慶歷二年(公元1042年)建陪都于大名,稱北京大名府。慶歷八年(公元1048年)設安撫使,轄大名、澶、懷、魏、德、濱、博、棣等八州及通利、保順軍。熙寧元年(公元1068年)為河北東路治所,轄三府、十一州、五個軍。即大名府、開德府、河間府、滄、冀、博、棣、莫,雄、霸、德、濱、思、清州等所轄57縣,領德清、保順、永靜、信安、保定五軍。

       

      金:公元1110年金立劉豫為齊王,建都大名;南遷后稱山東大名府,置統軍司,正隆二年(公元1157年)升為總管府。領12猛安兼漕河事,轄10縣。即元城、大名、魏、冠氏、南樂、館陶、夏津、朝城、清平、莘縣。大名府路轄一府、三州、20縣。即:大名府,思州清河郡、濮州濮陽郡、開州澶淵郡,元城、大名、魏、冠氏、南樂、館陶、夏津、朝城、清平、莘、歷亭、武城、清河、臨清、鄄城、范、濮陽、清豐、觀城、長垣縣。

       

      元:設大名路總管府,領一司(錄事司)五縣(元城、大名、南樂、魏、清河)及三州所領六縣(開州之濮陽縣、東明縣、長垣縣、清豐縣、滑州之白馬縣、內黃縣,浚州)。

      明朝:設大名府,領一州十縣:開州,元城、大名、魏、南樂、清豐、內黃、浚、滑縣及開州所領長垣、東明縣。

       

      清朝:順治五年(公元1648年)置直隸、山東、河南三省總駐大名。順治十六年(公元1659年)改直隸為直隸行省,設巡撫駐大名,這是河北省有省會之始。順治十八年(公元1661) 增置直隸總督亦駐大名;康熙五年(公元1666年)改為三省總督,八年裁。順治初(公元1644年)置大順廣道,雍正初(公元1723年)改清河道,雍正十一年復置大名府。府轄初承明制, 1725年將浚、滑、內黃三縣劃歸河南省,其它未變。

       

      民國:1913年廢府改建大名道。轄47縣:大名、廣平、肥 曲周、雞澤、成安、邯鄲、磁縣、威縣、南宮、冀縣、清河、新河、衡水、永年、邢臺、沙河、南河、平鄉、廣宗、巨鹿、堯山、內丘、南樂、清豐、濮陽、東明、長垣、任縣、棗強、武邑、寧晉、深縣、深澤、武強、束鹿、欒城、晉縣、獲鹿、井徑、元氏、贊皇、趙縣、柏鄉、隆平、臨城、高邑。1928年設大名專區,轄大名、南樂、清豐、濮陽、東明、長垣、成安、磁縣、邯鄲、廣平、肥鄉、曲周、雞澤等13縣。1936年劃南樂、清豐、濮陽、東明、長垣為河南省,其余八縣仍屬大名專區,不久廢。

         來源:《大名文史資料》

      凡注明來源邯鄲文化網的文章,屬邯鄲文化網原創

      請尊重作者,轉載注明作者、文章出處


       

      (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3115855)

       

     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
      用戶名: 密碼:
      驗證碼: 匿名發表
      推薦資訊
      身在敵營 功于人民
      身在敵營 功于人民
      清明古詩詞二首
      清明古詩詞二首
      北朝時期的北賈璧青瓷窯、臨水青瓷窯
      北朝時期的北賈璧青瓷
      邯鄲市博物館的寶貝
      邯鄲市博物館的寶貝
      相關文章
        無相關信息
      欄目更新
      欄目熱門
      Copyright (C) 2003-2018「邯鄲文化網」版權所有 
      聯系電話:0310-3115600   郵箱:3513152325@qq.com
      冀ICP備18017602號-1    
      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
      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編號:1*0*082021008
     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:1*0*082021003

      冀公網安備 13040302001124號

     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
      1. <video id="wuou4"><input id="wuou4"></input></video>
          <wbr id="wuou4"></wbr>
        <wbr id="wuou4"><ins id="wuou4"><tr id="wuou4"></tr></ins></wbr>

        <u id="wuou4"><sub id="wuou4"><input id="wuou4"></input></sub></u>
        <u id="wuou4"></u>